以意驭形。
加强动势:金属板材、线材的运用完全打破传统用泥、木、石对团块式造型的模仿,焊接技术使雕塑家利用结构力学的原理,使雕塑造型的跨度更大,其结合方式更具有“意到笔不到”的韵味。钟志源的《冲浪》如下图采用金属线焊接出冲浪时激荡的浪花,极富动感。
意到笔不到:有时在废料堆里寻觅到的废料,其形体扭曲自然,有着意想不到的生动,其折叠、扭曲、挤压更能表现灵动的意境,这就像用锤子在画画一样-在大片的泼墨痕迹中寻找有机的意象,产生“似与不似之间"的效果。如《国殇》中,钢板化作猎猎的旌旗,化作萧瑟的秋风,化作飞扬的枯草,这是其他雕塑材料所不易表现出来的。
笔墨趣味。
切割、焊接、腐蚀的肌理具有金石味,如锥划沙,如屋漏痕,具有中国的审美意趣,在制作过程中,有着好似国画家所谓的"放笔直取"的直接,也有着克利所谓的"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的自由。如《知秋》,利用钢板切割后的肌理来表现枯枝,既有流淌的钢渣形成的干枯的肌理,又有切割机运行时形成的书法般顿挫感的造型。
金属材质带给人的联想本身即有写意成分。既可以突出金属本身的材质,如《夜泊梯桥》这一作品,即是利用镜面不锈钢的折射性来表现水的感觉,切割出来的金属丝在镜面不锈钢的映照下好似粼粼波光,生了绿锈的铜材仿佛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下;也可以突出涂装之后的色泽,如台湾雕塑家杨英凤的《凤凰来仪》,鲜红色泽诠释出中国传说中浴火重生的凤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