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通雕塑
大匠成 览世界
当前位置: 宏通雕塑 > 知识百科

人物不锈钢雕塑与环境空间营造的关系

查阅:1149 发布时间:2019-12-18 17:23:39

从造型艺术的本质来看,一件雕塑所具有的体量感,正是雕塑家要极力表现的重点,也是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持有体积、占有空间是客观万物存在的前提。然而,雕塑与一般物体截然不同,它是通过对三维空间中的自然形态的塑造,去探求形体本质,利用形体视觉感受彰显空间维度,表现美感,以满足高度的精神文化需求。雕塑作品除了自身所占据的空间外,还会生成一定的非现实空间,这个空间是作品与受众之间形成精神共鸣时产生的,即“心理空间”,心理空间的有无直接关系到作品受容性的强弱。同时,创造心理空间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为了能够充分地表达雕塑语言,环境因素的限制不容忽视。无论单体作品还是组群作品,必须考虑完成后所放置的场所,力求达到不锈钢雕塑与场所的相互契合。

20190815101710_46024

美国现代雕塑家乔治·西格尔的作品持有独特的空间意识。画家出身的他曾对抽象形态的魅力坚信不疑,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进行着半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创作,其间举行过多次个展。而后逐步发觉此种表现手法并非自己真正所求,于是,便开始等身的人物雕塑创作,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人体直接取形的方法。在选择模特时,他将目光投射到大众身上,从中选取日常那些不经意的人物姿态和场景进行刻画。结合人物雕塑,那些含有桌椅、窗框等道具的日常生活场景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这些生活场景加深了观者对作品的亲密感,使空间表现富有张力,连通心灵,也让雕塑人物的存在更具真实感。观者踱步于作品和环境之中,与作品、环境产生联系,进行精神对话。

20190817115307_97920

1980年,西格尔受政府委托,设计创作了场景巨大的公共艺术作品《炼钢厂的作业人员》。该作品被设置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市区街头,表现了两名炼钢工人在工作现场劳作时的景象。作品中的两个人物造型仍是先从模特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身 上取型,然后再翻制成铸铜材料。人物身着工作服,佩戴作业安全帽和护眼墨镜,手持熔炼器具。为了真实再现工人作业这一场景,西格尔使用了一台长6.1 m.宽4.6 m、高5.5 m、重65t的巨大炼炉,该炼炉锈迹斑斑,是从废弃工厂里回收而来的。西格尔将回收来的炼炉进行再加工制作,与街头环境协调地融汇到一起,老旧的炼炉和铸铜人物身上的锈色相得益彰,使人物头上橘红色的安全帽更显生动。西格尔将视角投放到社会,在美国失业率高涨的暗淡现状下,以这组作品来纪念作为该城区支柱产业的制铁业。显然,西格尔把这种纪念性赋予在巨大炼炉前辛苦劳作、满身污垢的两个工人身上,通过作品的体量感受、场景构建、形象阅读,真切地实现了与受众的交流,使得经历过那段历史的美国市民,都会对这一作品产生深刻的情感。西格尔对城市空间人性化的塑造,无疑对当时公共环境中的人物雕塑提出了实质性的问题,即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去设计和创作作品及作品的空间环境,以达成人对作品的受容。

20190815142243_41324

未来主义雕塑宣言人博乔尼在《未来派雕塑的技巧宣言》中阐述了如下观点:“不通过环境的雕塑就不可能有革新,因为雕塑的可塑性只有借助环境才能发展且持续下去,才能塑造事物周围的气氛。”可见,人物不锈钢雕塑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功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强烈关注,以及对作品与受众之间的“心理空间”的细心把握西格尔的雕塑使“虚"空间与“实”空间一样被有意识地加以复合、处理,作品所特有的受容性才得以塑造出来。

20190819174421_96866

相关案例

×
宏通雕塑 首页 石雕 铜雕 不锈钢雕塑 玻璃钢雕塑 工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