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开始,雕塑材料的使用范围随着大众和商业文化的出现而被无限扩大,石、金属、木的传统材料和树脂、橡胶、玻璃等新型材料被结合使用,一种以混合材料表现人物雕塑的新理念应运而生,甚至人的观念身体、行为都变得与材料有关起来。在某种程度上,人物雕塑与波普的关系,形成了一种派生,这种派生表现在雕塑材料的发展上,直接导致了超写实主义的出现。美国超写实主义雕塑家杜安·汉森,利用快凝硅胶从真人身上翻模复制,再做造型和染色上的处理,达到与真人一样的视觉效果。汉森以特殊材料为媒介,在人物雕塑的材料使用和表现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他努力混淆人物雕塑和现实生活的界限,力求以假乱真,除此以外,汉森还利用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一种人物塑造、刻画上的情感深度,以此实现作品被受容的最大可能性。
20世纪60年代初,波普艺术不断蓄积和开放的日常性延伸了制作材料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是社会审美形态和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特定的审美肌质和审美潜质,也含有自身的局限性,材料的使用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可能永远达到最为完美的材质表现力。此外,技巧是实现材料审美性质的保证,技巧的成熟与否直接决定着材料表现效果的优劣,并提供着某种审美的物质支撑的可能性”。对当代城市公共环境中的人物雕塑创作而言,传统材料的应用和表现已受到很大的局限,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材料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多样化的综合材料运用已成为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客观要求;
二是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提升了综合材料应用的新高度,研究和应用多种材料营造城市空间环境已成为人物雕塑价值实现的物质保证。可见,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使人物雕塑在营造城市空间环境中得到了更好的物质化体现。雕塑材料如不锈钢以及各种金属非金属材料的拓展和延伸,给城市公共环境中的人物雕塑带来了莫大的影响。艺术家利用不同材料,配以不同技术手法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物质材料自身的艺术语言和价值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和提炼,这也成为公共环境中人物雕塑得以受容的依据。可以说,一定意义上不锈钢等新材料的使用为人物雕塑在公共环境中的受容性提供了推动作用。此外,在考虑材料艺术性的同时也应兼顾材料的耐久性,耐久性决定了艺术作品的生命和后续发展,也是作品受容性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这也是为什么不锈钢这种耐久性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成为许多雕塑艺术者的首选材料的原因。随着科技的发展,不锈钢人物雕塑必将以更挺拔的姿态存在于城市公共环境当中。